
李妙森故居
李妙森故居位于青龙巷“龙头”地段,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闽南建筑的外墙,屋内有四根起支撑作用的柱子,则同时兼有排水功能,不能不让人叹服古人之巧妙构思。最有特色,要数那些进口瓷砖上印着印度教色彩的“象头人身”图案,至今鲜艳如新。这是印度神教中的象头神。据说东海镇石头街也有一户人家有此瓷画。
标签:城南,故居
-
位于古城泉州南部的青龙巷,由旅菲华侨李妙森建于1927年,李妙森荷兰式番仔楼,俗称龙楼,为一座带单护厝、两层内院式中西合璧式带风楼洋楼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其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闽南建筑的外墙,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挺拔开阔的罗马柱回廊,色泽鲜艳的象头神瓷画,红砖白石、雕饰精美的墙面……精致的红色外墙砖雕和天花板倒莲花雕饰,独特的西式窗棂,使得这座建筑别具特色。
而故居最特别的是,那些进口外墙上瓷砖浮雕画的印度教“象头人身”图案,至今鲜艳如新。因此,像这样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够得到进一步保护,不仅是泉州历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见证,更是这座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龙头”古宅:红色砖雕西式窗棂
青龙巷有典型的清代闽南传统的院落式民居,也有本世纪初从东南亚归国的华侨兴建的中西合璧式洋楼,旅居菲律宾的华侨李妙森的故居,便是其中的一户。精致的红色外墙砖雕和天花板倒莲花雕饰,独特的西式窗棂,使得这座建筑别具特色。
李妙森故居位于青龙巷“龙头”地段,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闽南建筑的外墙,屋内有四根起支撑作用的柱子,则同时兼有排水功能,不能不让人叹服古人之巧妙构思。最有特色,要数那些进口瓷砖上印着印度教色彩的“象头人身”图案,至今鲜艳如新。这是印度神教中的象头神。据说东海镇石头街也有一户人家有此瓷画。
瓷画象头神的形象,都是象头人身。据了解, 印度教是世界七大宗教之一,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前后。元朝时印度教随着海上交通的频繁传来泉州。
因此,有关人士认为,像这样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够得到进一步保护,也是泉州历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见证之一。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