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宫
黄帝宫是泉州市首次发现祀奉黄帝的宫庙。黄帝宫的面积很小,仅有二十来平方米。墙上有精美砖雕,全是手工雕刻。门边有一根石柱,年代久远,上面雕刻着“龙左鳌右德奠中央”字样,遒劲有力。
标签:城南,宫庙
-
黄帝宫是泉州市首次发现祀奉黄帝的宫庙。黄帝宫的面积很小,仅有二十来平方米。墙上有精美砖雕,全是手工雕刻。门边有一根石柱,年代久远,上面雕刻着“龙左鳌右德奠中央”字样,遒劲有力。
据了解,在泉州市区聚宝街路角头拆除一座旧神宫的墙体时,发现墙内暗藏两方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石碑。镶嵌在大门右侧墙壁上的,是清代同治十三年间(1873年)的页岩石碑,另一侧则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石碑记载了黄帝宫的历史,同时还可以看出,该庙在清末重修了三次,由商号出资。
黄帝宫于2009年在原址修建。原址是年久失修的危房,人们在拆除旧厝的墙体时,发现墙内暗藏两方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石碑,记录了修庙宇时所记得的庙宇沿革及捐资名录,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宫里供奉的就是中央帝水徳星君康元帅。黄帝宫的门柱上写着:“高土侠北衍华夏,大战陇西杀蚩尤。”相传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前期,中原人民数度大举南迁。带来中原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工具、知识,刺桐港海岸边人口日繁,与五千多年前的先民后代融洽相处。这里有丰富的水产品,滩涂有水生物,肥沃的土地。在未有泉州城和街区的时期,先民为纪念黄帝等英雄祖先,在海滩上建立“黄帝宫”,是中原文化直接传播的史迹。
现存于黄帝宫的清同治年间石碑
人们发现的同治十三年间的这块碑上这样记载:聚宝路角宫不知创所由始,为乡人祈福地……聚津里路角宫崇奉中央帝、水德星君、康元帅,由来久矣……宁郊、金顺兴、何庆成号、和合号等89家商号捐银两119两7钱、钱65900元重修。
同治十三年是1874年,当时所刻的石碑中称“聚宝路角宫不知所创由始”,说明这座宫庙的历史十分悠久。“这么多商号,而且很可能是城南或附近的商号,可见清朝时期泉州商业的繁荣。”泉州时光客栈大掌柜老谢热衷于推介温陵游,他这么解读。
据介绍,当时这间旧厝门边有一根石柱,上面雕刻着下联“龙左鳌右德奠中央”,“龙左”是指黄帝宫面向聚宝街时左边的青龙宫,“鳌右”是指右边位于宫塔巷的鳌璇宫,而“另一根柱子包括上面的上联则是后来补上去的”。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