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奉圣宫位于泉州西偶(现鲤城西街577号,邻近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元和——太和年间(806-835年),原为奉祀“五显公”的“五显庙”。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皇帝布檄天下举行乡约,为奉圣舖约所,增祀戏神雷海青—田都元帅,崇奉“六谕”训教,易称“奉圣宫”,又奉祀田都元帅为舖主神,俗称“相公宫”。“崇祯八年十二月庙被火灾神鳏惧盧惟田元帅无恙查五显庙……距今八百余载……至崇祯九年四月竣事”(现存宫内明崇祯九年“重建奉圣庙碑记”石碑一道记载)。这是泉州城建造较早且现存的宫庙之一。“大泉州风物志”、“泉州宗教大观”、“海西骄子慈善行”,泉州电视台等媒体均曾予刊载报道,并认为奉圣宫是泉州府郡至今仅存无几的“舖境约所”遗迹,是泉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不可多得、或缺,影响深远的名胜古迹。


  奉圣宫奉祀田都元帅、五显公、关帝爷及金鸡、狗舍爷等神像,融汉、畲宗教民俗文化于一体。宫仍存有《城山雷氏族谱》、《潭西雷氏族谱》,族谱记载雷氏曾居泉郡西隅金钗巷。族人称奉圣宫供奉“田都元帅”为“祖佛”。至今仍存有“雷氏”祭祀时启用《奉圣大元帅》符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雕)及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七月雕刻“祭祖龟”、“四月日龟”、“周岁节庆龟”印模。宫尚有唐、明代石虎、石狮、石龙井,田都元帅腰佩玉带、信杯签册等文物。更宝贵的是保存有本省最完整、最具有特色的畲族祖先祭拜连环图册和文字说明。每年正月十六日田都元帅诞辰,畲族乡民都会前来“祭祖”,香火鼎盛,特具畲族民族特色。


  由于奉圣宫年代悠久,文物丰富,影响深远,2001年元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确认公布为泉州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春,依原貌修葺一新,被国家闽台缘博物馆列入“海峡两岸民间共同信仰”文物古迹。并为有关部门定为“省地方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单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


  “奉天主舖激浊扬清重道德,圣地司神安良除暴正人伦”,奉圣宫主祀的“雷海青”田都元帅不仅为戏神,且为铺境保护神,在民间流传许多故事,褒扬称颂。随着祖先开发台湾,特别是明、清几次大移民浪潮,田都元帅信仰也跨洋过海,与妈祖、关帝爷、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等神祇一样远播四海,在台湾广建宫庙,甚至传播至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香火鼎盛。早已形成海峡两岸人共祖,神共缘的田都元帅民俗信仰,构筑了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神缘、佛缘、圣缘、文缘、人缘的田都民俗文化。随着改革开放,近年来多有台湾、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同胞、侨胞前来瞻仰,进香、捐资。泉州电视台4套曾以“奉圣宫的故事”连播十场,影响甚大。


  随着文化领域改革的深入发展,民间民俗文化也得到发扬光大,奉圣宫在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的引领下,成立“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民俗信仰分会”加强了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将与妈祖文化,关帝爷文化等民俗文化一样,为促进祖国繁荣、促进祖国统一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