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悬挂着“许邦光故居”的牌子


  【古榕巷62号】


  昔日繁华进士第 林则徐过泉州必登门


  倘若不是门口悬挂着“许邦光故居”的牌子,可能鲜有人知道古榕巷62号曾是清代翰林、光禄寺卿的府第。


  古厝园林藏书楼 今仅余一进三开间


  从侧门进入,首先是摆满盆栽的庭院,使人顿感心旷神怡。正厅前柱的拱斗留有飞天仕女雕刻,厅中大梁“富贵满堂”清晰可见。庭院内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自1975年起就是许邦光第五代裔孙许灿坤的“坐骑”。


  “门牌60号、62号、64号、62-1号都在原有故居范围内。”据记载,许邦光故居原占地约三亩,主体建筑为三进三开间大厝,后有园林一座。园中有大型假山在大池中,三峰并峙;三座小石桥分通三峰,组成可容小舟的曲桥。


  池西原为藏书楼,是当时泉州著名藏书楼之一。


  后来经过大修,前落成为一片空地,后落于数年前建起了小洋楼。如今故居仅剩一进三开间。而宅第原先在三朝巷中有长约百米的“灯排厝”及小宫庙,今或已废或易主。


  恩科同榜进士 林则徐过泉州必登门


  许邦光为晋江青阳陈村许厝人,后迁居泉州市区古榕巷西侧。许邦光出身书香世家,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乡试中举,三年后恩科进士,后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先后任庶吉士教司、会试主考官、湖南学政,后官至光禄寺卿。


  作为《大清一统志》福建卷编修官,许邦光一生著作颇丰,书法名噪一时。许灿坤小时候还曾在故居看过先祖的书法作品,惜今已失传。


  史料记载,许邦光和林则徐是同榜进士,两人交往甚密。许邦光长林则徐5岁,两人交谊甚笃,这一点在林则徐写给许邦光的手札中有所体现。林则徐路过泉州时,必登门造访。


  “几代人都出过教书匠。”许灿坤说,自许邦光后曾祖父辈、祖父辈均出过不少教师,他的大姐就是教师。


  (来源: 泉州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