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巷”位于泉州市旧城区西部,从西街至面粉厂大门口。明代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因出于对相国李廷机爱民的崇敬,取周朝召伯爱民的故事,引用召伯于甘棠树下审案爱民的典故,命名该巷为“甘棠巷”。民间谐音为甘刀巷,讹称关刀巷。
“甘棠”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树名,即甘棠树;另一种出自朱熹的《诗集传》“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由此可见,“甘棠”具有“德政”之意思。
泉州旧城区的“甘棠巷”名称的来历,与李相国的“策马三鞭为界建相府”和敬业爱民有关。
李廷机(公元l542年一l616年)字尔张,号九我,泉州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榜眼,历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著述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大明国史》、《国朝名臣言行录》等近二十种。
明万历年间,相国李廷机要告老返梓时,神宗皇帝十分留恋,皇帝想到李相国在朝为官时,立身廉洁,连相府都不盖,对他非常的敬重。当他离京返乡之时,神宗皇帝特赐他马鞭一支,教他三鞭为界,就地建造相府。
何谓“三鞭为界”?
就是任其骑着马,随意抽三鞭,纵马驰骋,马跑到什么地方,就以那个地方为界,不管是田园莱地,还是官宅民房、商场作坊,都归其所有。倘若是一个倚权仗势的贪官酷吏,也许会把半个泉州城都据为己有。但李相国不是这种人,他是一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大清官,他不肯随便占百姓的利益,可是圣旨已下,不能忤逆。他骑在马上在泉州城内寻来找去,找来寻去,实在不忍下手抽鞭。最后他来到西街,拐进偏僻的五塔巷,看见有一片荒芜的旷地,才确定下来,于是他拿起马鞭,轻轻地往马背上拍了三下,不一会儿,又紧紧地收住缰绳,结果,马跑不远便停了下来,占地也就不多,他便在该巷与五塔巷之间建了一座不大的相府。
李相国在家乡期间,为家乡的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极受当时泉州人民的推崇与爱戴。人民称颂他为“好宰相”,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贤相里” 。
明代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出于对李相国一生高风亮节和廉洁爱民的崇敬,特别是对他一生德政业绩显赫的敬慕,便引早期敬业爱民的典故取该巷名为“甘棠巷”,一直沿用至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