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项目》十年活动“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并在泉州召开“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1年2月14日-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乘坐“和平方舟”抵达泉州后渚港,在泉州进行为期5天的综合考察活动。当时考察总协调人迪安博士高度评价泉州,在考察完后向世界郑重宣布考察团的结论:“泉州整个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完美体现,在泉州考察是整个考察活动的非常重要阶段。丝绸之路是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和平发展友谊之路,泉州在新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发挥中心作用”。
●1994年2月,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三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泉州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项目》协调员迪安博士亲自与会,来自17个国家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涉及中国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穆斯林的发展、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友好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在伊斯兰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等。
●1997年12月,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项目》十年活动圆满结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泉州举办了“中国与东南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中国移民、宗教对东南亚的影响,以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展开。至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连续三次在泉州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从2001年起,泉州正式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泉州保存下来的宋元时期的海交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内容之丰富、涵盖面之广泛,不仅居中国沿海诸港之最,更充分体现了中世纪“海丝”所带来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对话、共处交融的历史过程。自宋代以来,包括戏剧、音乐、方言、习俗等融合着“海上丝绸之路”时代众多外来文化因素的动态文化遗存仍旧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其价值之高,为国际学术界所珍视。
●2001年11月21日,福建省政府省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习近平省长代表福建省政府明确,同意“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同意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预备清单。同意成立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领导小组。会议认为,泉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文化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息息相关,文化遗产独特,内涵丰富。将泉州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较强,也对泉州的文物保护、环境整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2002年2月25-26日,首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隆重举行,至2008年,泉州连续成功举办七届“海丝”文化节,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海丝文化交流平台。
●2006年8月,国家文物局首次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8月,国家文物局再次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4年9月1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在法国巴黎联合举办《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刘延东副总理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唯一代表城市受邀参展。泉州以“海上丝路•泉州起航”为主题的展览,展示泉州在古代海洋世界和当代国际社会的形象,反映中国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性卓越贡献,以及丝绸之路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2014年10月,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洋年”,泉州代表团赴法国巴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地位和现代风貌。
●2014年11月3日,经中央批准同意,文化部与福建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市。
●2014年11月28日在泉州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学术研讨会,泉州、北海、广州、漳州、福州、宁波、南京、扬州、蓬莱9座城市,共同签署了《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共识”》。这是2012年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出炉后,“海上丝路”捆绑申遗城市达成的首份九城合作方案。
●2016年4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函泉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函》(文物保函【2016】445号),明确由泉州市牵头,联合广州、宁波、南京等城市,全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作为我国2018年项目组织申报。泉州列入2018年海丝申遗的申遗点有14个、关联点1个,申遗点包括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和真武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德化梅岭窑遗址、开元寺、清净寺、草庵石刻、清源山、伊斯兰教圣墓、土坑村、九日山摩崖石刻,关联点为德化窑系屈斗宫遗址。泉州申遗点为全国最多。
●2016年6月6日—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为推动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文化会议,也是泉州市继2015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活动。
●2016年8月26日,《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草案经泉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并表决通过,12月2日,经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正式批准通过。该条例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标志着泉州海丝史迹保护全面步入“有法可依”新阶段。
●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时间表
●2017年1月 泉州市将《古泉州(刺桐)史迹》文本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推荐信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法国巴黎)。
●2017年2月 世界遗产中心登记申报项目,转交给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2017年9月 咨询机构专家实地考察。
●2018年5月 咨询机构向世界遗产中心递送评估意见和建议。
●2018年7月 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地点待定)审议申报项目,作出决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