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泉州有七城门,七城门头七座关帝庙,随时间推移,兴废各异,风光有别。泉州文史界张家瑜、林国强介绍,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专题调查。
有一奇特的是,七城门建关帝庙,庙后右边必挖一水井,传可给关帝通向阴司;庙左后必种大榕树,传可为关帝通向天上。
东门关帝庙
在东街忠义巷头,为一座二落三开间的硬山式建筑,庙右稍后还留有一口井。前殿祀关帝、魁星,后殿祀观音、夫人妈等,因历史悠久,已演变成“三教合一”的庙宇。民国以来,成为尼姑庵,后因街道改建,已拆除,保留一些旧构件。
西门关帝庙
旧址在西门十字路西南边,距旧西门城址很近,庙右后一井,左后一榕树。民国时期拆路,该庙移至西街重建,改称义城宫。
南门关帝庙
在讲武巷尾旧车站大门北边,原庙系三开间二落的硬山式建筑,民国期间已很破落。后泉安车站从侨光电影院移迁至此,原貌被改变。
北门关帝庙
在都督巷口边,又称为约所关帝宫。前有拜亭,后为二落三开间,历代有修建。曾发现一清代古匾等。北门街旧城改造时把后殿拆掉,只留拜亭和前殿。
有楹联:著世英雄推义勇;生平识力在春秋。
新门关帝庙
在泉州市油厂大门对面,原新门水旱闸口的东边。上世纪20年代拆城时被破坏。前几年新门街改建时,遗址已辟为道路。
水门关帝庙
在水门巷竹街6号,水门又称为南薰门。该庙建筑为单檐歇山式,二落三开间,庙依托市舶司故址,背靠花桥慈济宫。殿堂正中奉祀刘关张桃园“三义士”,庙右后有一古井。
涂门关帝庙
又称通淮关岳庙。悬有宋理学名臣朱熹书题的“正气”横匾和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充塞天地”。是泉州地区建筑规模最大、最为富丽堂皇、规格最高的关帝庙,实际上成为与府文庙同等的“武庙”,有“泉州第一庙”之誉。(东南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